|
![]() |
著作 |
一闻艺话
《一闻艺话》,刘一闻著,1998年2月由学林出版社出版。有精装和简装两个版本,内容相同。“正编”包括刘一闻所作文章71篇,“别编”包括钱君匋、石开、胡传海、李刚田、徐建融、徐正廉等关于刘一闻的评论文章29篇,刘一闻自作后记。 1998年6月18日下午2时,《刘一闻作品》、《刘一闻楹联书法》、《一闻艺话》新闻发布仪式暨作品研讨会在上海文艺活动中心举行,马承源、单国霖、方传鑫、童衍方、赵冷月、江宏、郭舒权、徐正廉等参加研讨。
正编 怀念苏白老师(1984-1) “董大刀”的篆刻(1984-7) 气骨当真勉,规格不必同——关于王献唐的书法艺术(1985-8) 或说甲骨文字与书法篆刻(1986-1) 我和书法篆刻(约1986) 太和的“书法热”(1986-5) 砚雕艺术及其他(约1986) 谢稚柳和他的风荷(1986-8) 介堪老人访问记(1986-12) 意养笔力,卧石纵横——方去疾的篆刻艺术(1987-1) 来自生活的馨香(1987-2) 赤脚走在田埂——说嘉兴农民画(1987-4) 傅其伦和他的石刻艺术(1987-8) 二竹之谐——记姚海程(1988-1) 魏书新铸数一家(1988-2) 几度春秋方寸间(1988-5) 意足不求颜色似(1988-7) 梁天柱其人其画(1989-2) 贺《储云沃兴华书画作品选》出版(1989-4) “奋我老腕”——赵冷月书法艺术展览(1989-6) 己巳仲夏遥寄子建陆康兄(1989-7) 来楚生画扇(1989-8) 草书艺术浅说(1989-12) 大白的画(1990-3) 濯古推今自抒说(1991-2) 记刘小曼(1991-3) 张旭草书艺术成因浅说(1991-4) 致王镇远(1991-4) 寄情笔墨,蹈道朱白(1991-6) “海上绘画”略谈(1991-8) 简静平淡始入真(1991-11) 王守仁的书法(1992-4) 虞世南和《孔子庙堂碑》(1992-4) 赤紫青蓝总关情——读胡绪雯的画(1992-6) 关于《两当遗韵印集》(1992-6) 谢稚柳与书法(1992-6) 写尽岳岱真颜色(1992-8) 明沈周的《京口送别书画卷》(1992-9) 虞集真书刘垓神道碑卷(1992-11) 昆吾修玉铁笔健——贺完白印社书法篆刻展(1992-11) 性淡如菊,风骨自出——回忆潘学固先生(1992-12) 赵孟頫行书秋兴赋卷(1992-12) 访白石湘潭故居(1993-2) 病在新春(1993-4) 序《中国印章鉴赏》(1993-6) 典雅鲜丽的绘画珍品(1993-9) 知音自难忘——记王献唐和陆俨少的未面情(1993-9) 引将真情入砚池——写给金重光书法展(1993-12) 愿君乘风更扬帆(1994-1) 致宣家鑫(1994-3) 天赋奇质,笔墨纵横(1994-5) 序《印章》(1994-5) 阿忠的画(1994-5) 序《傅其伦书法篆刻集》(1994-9) 序《楷书》(1995-4) 贺《王宽鹏书法集》(1995-9) 齐白石早期书画篆刻创作(1995-11) 序《马亦钊书法篆刻集》(1995-11) 天发神谶碑(1996-2) 序《恽寿平画集》(1996-5) 读叶森槐画作(1996-7) 杨维桢及其书法(1996-10) 翰墨千秋自风流——上海博物馆“中国历代书法馆”巡礼(1996-11) 序《沈和年画集》(1996-11) 齐白石的篆书(1996-12) 熊廷弼和《东园十咏诗卷》(1997-5) 楹联艺术与清代书法——兼述上海博物馆藏清代楹联(约1997) 别部余话(1997-6) 斯人已去犹堪泣——追忆谢稚柳先生(1997-7) 序《篆刻入门》(1997-8)
珍品书法三题(1997-9) 别编 刘一闻的铁笔逸气(李秩仁,1985-12) 印痴——访青年篆刻家刘一闻(胡绳梁,1987-6) 读刘一闻作品展(钱君匋,1987-10) 笔由灵台出自真——写在刘一闻书画篆刻展前(李林广,1987-10) 刘一闻印艺赏析(陈怀萱,1988-12) 刘一闻文武之道(陈怀萱,1989-11) 从书法创作的文化构成看刘一闻(胡传海,1990-2) 古秀雅洁的刘一闻篆刻(石开,1990-4) 贺《别部斋朱迹》出版(张美寅,1990-4) 一闻画竹(胡传海,1990-5) 刘一闻和他的《别部斋朱迹》(虞非,1990-7) 刘一闻篆刻的文化意义——写在《别部斋朱迹》面世之际(胡传海,1990-8) 读《刘一闻印稿》(李林广,1990-10) 刘一闻:来自生命的激情(李林广,1990-10) 刘一闻的篆刻艺术(王玉龙,1991-6) 为布什治印的人(胡绳梁,1991-6) 独持偏见,一意孤行——刘一闻篆刻作品试析(宋文京,1991-8) 家学天才钟一手——读《刘一闻印稿》(李刚田,1991-12) 维护古典尊严——刘一闻艺术谈(胡传海,1992-4) “别部将军”刘一闻(任启亮,1992-11) 古丽又鲜亮的生命形象(刘迪,1993-9) 刘一闻雅人深致(方内人,1993-11) 刘一闻访谈录(郑伟平,1994-4) 别载伪体亲风雅——谈刘一闻的篆刻艺术(徐建融,1994-10) 传统的然而创新的刘一闻篆刻(徐正廉,1995-9) 欲向传统讨生活(曲日,1996-7) 赠刘一闻(陈鹏举,1996-12) 风雅儒静称一家——刘一闻其人其书(虞丕休,1997-5)
略论刘一闻书法篆刻的近期创作(贞石,1997-8)
(若斋摄影、整理) |